2024-08-27 22:40:02 | 51招生网
随着 高考改革 进入“深水区”,原来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必须严谨、细致、公正、科学,方能 行稳致远 .
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 高校自主招生 工作加以规范:通过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资格审核、严格招生管理、加大违规查处等举措,确保“专项计划”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学生。种种规范,旨在让高考回归起点公平,让招生举措不背离政策初衷,用诚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
追溯历史,从高考恢复以来,我国高考改革就一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标准与多元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平衡。通过标准化考试确保流程严谨科学,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校对选才的不同需求及考生的多元差异;作为选拔性考试要体现区分度,但同时也要尽量验证学习效果、体现能力;不但要通过高考满足高校选才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高考对于整个 基础教育 的先导作用。
也可以说,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区域之间以及省际 高等教育 资源仍不均衡,在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促进 教育公平 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成为近些年高考改革最难的命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项高考改革的探索性举措,都如同平衡木运动员的动作,必须严谨、细致、公正、科学,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综合评价为基础进行录取的探索性改革举措,自主选拔旨在打破“唯分数论”的 窠臼 ,改变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现状,鼓励更多孩子发展多元特色。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旨在为更多农村考生提供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机会公平。几年实践证明,两项探索都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依然有个别地区的个别考生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自主招生申请材料,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骗取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还有个别学校、单位和个人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乃至个别中介机构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 虚假宣传 和敛财,等等。这些有违诚信的行为虽为个案,却足以影响很多考生的未来命运,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高招秩序,背离了政策初衷,也伤害到高考整体的公平公正。
高考之所以万众瞩目,是因为它仍是当下促进 社会阶层 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特别在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在额度和项目上都日益规范的今天,以高校自主选拔和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为代表的多元探索能否公平推进,更是备受瞩目。简言之,这将直接关乎教育公平的基石能否筑牢,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以捍卫。
之所以常说“改革不止步”,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前进,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制度的调整,要收到真正的效果或者把握全新的问题,有赖于政府、社会、家庭、考生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平正义是教育的价值基石,而只有用诚信筑牢改革基础,才能保证高考公平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51招生网(https://www.51fmjf.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招跨省调控这一促进“高考公平”的举措为什么会备受质疑?的相关内容。
跨省生源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考公平”,但是却引起这么大规模的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公平”的忧虑。初衷不坏,但是这一方案也受到了向全社会公然宣导一种不公平 的指摘。 51招生网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东西部“高考鸿沟”显而易见。无论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这种现象都亟待改变。所以才有了教育部的“协作计划”,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拿出一些招生指标“支援”西部省份。国家是一个整体,需要均衡、协调发展,发达地区“拉”落后地区一把,从国家层面上看是天经地义的,是从全局考虑,着眼于长远。
但从那些支援省份的角度看,“高考公平”则有着不一样的内涵。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考录取率较高,是因为生源质量较好,而生源质量好,是地方政府重视教育、家长不惜代价培养孩子的结果,是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的结果,高考公平就应该是“优胜劣汰”,而不是“损有余补不足”。再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赖于地方政府的长期投入,凝聚着当地纳税人的奉献和汗水,他们的子女理应因此获益。还譬如,有些家长质问,高考录取率遥遥领先的京、津、沪,为何反而不外调招生指标?至于教育部门表示外调指标不会影响本地录取率,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因为,如果不外调指标,本地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比例将会更高。
是的,一旦和地域扯上关系,“高考公平”便成了一个公说婆说、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应该说,国家的政策没有错,而家长的诉求也有道理,至于谁更有理,实在难以判断。不过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促进高考公平不能仅靠调剂招生指标,而要着重从基础教育抓起。实际上,比东西部“高考鸿沟”更显而易见的,是东西部基础教育的鸿沟。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上不如东部省份,这也是许多全国性重点大学在西部省份投入招生指标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外调招生指标,固然能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但显然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影响高考的公平和效率,并且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所以,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真正重视教育,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源质量,这才是提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根本之策。填平基础教育鸿沟才能填平“高考鸿沟”,当东西部基础教育水平差距不大,实现高考公平也许就简单得多: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高校录取考生只看成绩,而不管考生来自哪个省份。
以上就是51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差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1招生网:www.51fmjf.com高考录取率是什么意思?高考志愿录取率是指高考考生最终被其选择的高校录取的比例。在高考后,考生需要填报自己的志愿,根据自己的成绩和选择的学校来决定自己的录取率。通常情况下,录取率越高,代表着该学校的竞争越大,考生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被录取。高考志愿录取率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考生的人生路径。选择录取率较高的学校可以增加考生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同时,选择录取率较低的学校也给考生提供了更
录取线差是什么意思怎么运用才能提高录取率很多同学不知道录取线差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为大家解答一下!什么是录取线差1、录取线差就是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差值,当你的线差大于录取线差的时候,可以报考该院校,越大就代表越安全。2、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3、录取线差具有参考价值,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
淮安小高考是什么意思淮安小高考特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亦即会考,适用于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生,成绩将影响高校招生录取。多数大学重视小高考成绩,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也因此被称为小高考。具体信息可咨询当地教育局或学校教师。小高考为学生提供进入大学的另一条途径,成绩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部分高校将小高考视为自主招生的重要考试。对小高考成绩有较高要求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往往
2022高考本科录取率2022年全国高考本科平均录取率为50.64%,一本平均录取率为23%,二本平均录取率是40%。1、录取率计算方式:高考录取率=各大参招院校本年度在该省的录取总人数/该省参加高考总人携丛数。本科录取率=本年度本科各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一本录取率=本年度一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二本录档隐坦取率=本年度二批次院
高考志愿录取率是什么意思?高考志愿录取率是指高考考生最终被其选择的高校录取的比例。在高考后,考生需要填报自己的志愿,根据自己的成绩和选择的学校来决定自己的录取率。通常情况下,录取率越高,代表着该学校的竞争越大,考生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被录取。高考志愿录取率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考生的人生路径。选择录取率较高的学校可以增加考生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同时,选择录取率较低的学校也给考生提供
2021年深圳高考特控率2021年深圳高考特控率在30%左右,具体情况不明。高考一本率(特控率)是指高考录取中,考生被录取到一本院校的比例。一本院校是指中国的顶级大学,属于高等教育的本科水平,通常排名较高且招生分数要求较高。高考一本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顶尖大学录取的机会。一本率的高低与考生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高考分数分布以及一本院校的招生政策等有
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录取率1977年,高考恢复后首次录取27.3万人,报名人数高达570万,录取率约为4.8%,录取难度约为29:1。1978年,报名人数猛增至610万,计划招生29.3万人,最终增加至40.2万人,录取率上升至6.6%。1979年,录取28.4万人,报考人数468.5万,录取率约6.1%。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完善,80年代录取人数持续增长。1980年,录取28万人,报名
谁知道高考录取率是什么意思高考录取率是决定一个省获市高考难度的标准参考系数,录取率越高,相对而言考大学越容易,录取率越低,考大学的难度越高,决定一个地区高考难度的关键因素不是考卷难度也不是录取分数线和参加高考总人数,而是最终的高考率取率,高考录取率等于各大参招院校本年度在该省的录取总人数除以该省参加高考总人数,一本录取率等于本年度一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除以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二本录取率等于
2024-10-04 01:33:39
2024-08-11 05:01:36
2024-12-08 15:37:16
2024-10-19 08:23:19
2024-08-26 17:28:08
2024-11-10 07:22:54